1、构建了具有综合交通运输思想,具有山区交通特色,体现道路交通优势,适应交通运输行业发展需求的交通运输工程实验教学体系
交通运输工程实验教学体系以“夯实基础、培养能力、突出创新、尊重个性”的实验教学理念为先导,以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训练为基础,创新能力提高为核心,围绕交通规划与控制、交通运输与物流、汽车运用与服务3大专业实验系统,体现综合交通运输思想,涵盖了公路、水运、城市交通等运输方式和交通运输、交通工程、交通信息、交通安全、汽车服务、航运管理和现代物流等领域,辐射土木、车辆、信息等交通类相关专业。
与国内同类高校相比,该体系突出了道路运输优势,西部山区交通特色鲜明,适应区域交通运输事业发展需求。重庆是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正处于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历史机遇期。重庆及西南地区特殊的地理条件决定了道路运输在重庆及西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中心设置了针对山区公路、山地城市组团特征,反映交通运输现代科技发展水平和科研成果的实验项目和实验教学内容。如:针对山地城市特点及山区道路条件下的汽车运行特性及行车安全等方面开设了“山地城市交通堵塞仿真分析实验”、“山地城市运输能耗分析实验”、“车辆安全行驶速度仿真建模”、“车辆安全行驶速度主动控制系统设计实验”等实验项目,培养学生创新研究和应用实践能力,满足了山区交通规划、运输安全、城市畅通、交通节能减排等人才培养的需要。
“宽口径,层次化,模块化,柔性化”实验教学体系,既能满足从基本动手能力到设计能力,从实践能力到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又便于学生选课和教学组织与管理。柔性的实验教学体系,为淘汰过时落后实验内容、引进新技术及新设备、开设新项目及新专业留下了发展空间。体系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大众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实验内容和工程项目及科研相结合”。
(2)学科与科技平台支撑有力,科研促进教学成果丰硕,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实验教学中心依托交通运输学院“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市级重点学科、“交通运输工程”市级重点实验室,发挥学科优势和教师的积极性,广泛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5年,取得了包括3项市级教学成果奖、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和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部国家规划教材在内的教学成果22项,“交通运输”专业获得教育部最高有效期(6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出版了包括5部实验专用教材在内的教材21部。中心承担了包括8项国家级项目在内的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53项,获各级科技奖19项,专利9项;发表论文390篇,被三大检索收录145篇。中心有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其中1名担任分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心综合实力大为提升,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吸引了包括市规划局局长扈万泰教授、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所长周涛教授级高工在内的一批高级管理和专业社会人才加盟中心,成为中心的兼职客座教授。美国俄亥俄州阿克伦大学终身教授、美联邦直属俄亥俄州交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旅美交通学会主席、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创新技术研究计划智能交通专家易平教授,作为国家外国专家局首批批准的“千人计划引智配套工程”专家,也是重庆交通大学该计划的唯一专家,每年将在中心工作至少两个月。
利用中心的科技优势和社会影响力,中心成员积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参与了国家三部委“道路交通安全行动计划”项目,并主持子项目;主持和参与了重庆及区县的综合交通、公交、智能交通、交通节能减排等绝大部规划;攻克了长安汽车、索美智能交通等企业的产品技术难关;为重庆交巡警总队事故预防及处理、畅通重庆工程等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广西、广东、山西等十多个省区的交通运输科技战线都活跃着中心教师的身影,为国家及地方交通和经济建设做出了显著贡献。
丰富的教学科研成果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有力地促进了中心的实验教学。如:构建的实验教学体系就来自于中心获得的市级教学成果奖,利用教改项目开发出“汽车模拟碰撞实验”等新实验项目,大多数创新性实验项目均来自于教师的科研,近百位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选自教师的科研项目,参加教师科研的学生超过200名。重点实验室和教师的科研设备设施也对本科生开放,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一大批优秀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科研素质、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得到明显提高,在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大学生挑战杯大赛等各类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一批优秀毕业生已成为行业的领导和技术骨干,人才培养效果显著。兄弟院校对中心的创造性工作和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吸引了市内部分高校的博士、硕士和本科生来中心开展实验研究、实验教学和毕业设计(论文),中心的辐射示范效应突出。
|